第1095章 诱导性自杀(1/5)

我把这个消息,立刻告诉了鲁南和杜磊,对此,杜磊还算满意,他让我继续努力,他也会在暗地里再搞出更大的动作来。而鲁南,则称这次是刘佳立了大功,我的心里一颤,的确,这次的功劳,全部属于刘佳。

我也通知了沈承,但是沈承答应两声就把电话挂断了,他似乎调查到了什么重要线索。我没有打扰沈承,晚上的时候,沈承给我回了电话,他告诉我,他已经查到了很多线索,我问他是什么线索,沈承回答说,朱立有几个很特殊的习惯。

习惯之一是朱立上厕所,喜欢待在房间里,和吃饭一起。这是朱立从小就养成的习惯,他被圈养,这种习惯,几乎成为了本能,尽管精神病院的护理已经帮助朱立改善了很多,但是想让朱立彻底改掉这种习惯,却很困难,至少到朱立死前,精神病院方面也没有做到。

而第二个习惯,就是朱立爱听电台。这个习惯,也是朱立从小就养成的,朱立的母亲是个富家女,朱立是富家女和邱兴化的私生女,富家女受传统道德影响,觉得朱立见不得人,圈养起来,但又于心不忍,所以给朱立买了收音机,朱立每天就听电台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1095章 诱导性自杀(2/5)

打发时间,我们一度还称朱立为电台怪人。精神病院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习惯,所以一直都迁就着朱立,说到底,朱立也只是一个可怜的人罢了。

这两个习惯,我是都知道的,我问沈承朱立的第三个习惯是什么。沈承回答说,这个习惯,当初一直都没有人注意,直到他这次刨根问底地问了精神病院里的每一个人,才终于问了出来。

精神病院方面称,朱立每天闲暇的时候,会拿望远镜在窗前打望,特别是在中午的那段时间。很多人都看到了,但这和听电台一样,不是什么坏习惯,没人阻止,也没人放在心上。朱立死后,杨帆对大家询问,大家也都没有提起这件事来。

沈承问的很详细,问出这件事之后,沈承凭着直觉去调查,结果发现,朱立原先的病房里,没有望远镜这个东西。而在杨帆当时提取的证据清单里,也没有望远镜,因为我交待过杨帆,所以杨帆也嘱咐精神病院不要破坏朱立病房的原状。

谁都没有说没有动过那望远镜,可是望远镜,却不翼而飞了……

到目前为止,沈承都还没有找到那望远镜。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望远镜,沈承或许不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1095章 诱导性自杀(3/5)

会在意,但是沈承通过调查,发现,那个望远镜,是护理院的那名犯罪嫌疑人给的。那名犯罪嫌疑人和医院的那名犯罪嫌疑人,实在太有嫌疑了。

他们同时离院,又都去了一个省,有潜逃的嫌疑。沈承刨根问底,发现那个望远镜,是那名犯罪嫌疑人在照顾朱立期间当作玩具交给朱立的。这件事,基本没有人放在心上,沈承调查了很久才终于调查出来。

沈承又向我说了一遍朱立死时的诡异样子。朱立死的时候,先消失了一段时间,当时,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,整个护理院的人都在找朱立。后来,大家又发现朱立回到了自己的病房,病房的门被反锁了。

朱立死的时候,穿着一身红衣,这和钟玉东死的时候一模一样,可是,钟玉东死于催眠,朱立的死,却没有办法用催眠解释。杨帆调查过,那女性的红色衣物,是一名工作人员的,而沈承告诉我,他调查出来,那红色的衣服,也是那名犯罪嫌疑人的。

犯罪嫌疑人身上的疑点越来越多了,沈承称,她绝对有问题。

而且,朱立死的时候,嘴里念叨着一段奇怪的经文,那段经文和邱兴化念的差不多,都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1095章 诱导性自杀(4/5)

来源于那本蓝皮书。蓝皮书就在警局,提到这本蓝皮书,我提醒沈承,去G市的时候把那本蓝皮书带上。

沈承发现,朱立会念这段经文,也并不是偶然。沈承接着他之前的话说:“朱立的习惯,还有念这经文,我问过精神病专家,他说,有些让朱立记忆深刻的事情,即使这里思维破裂了,潜意识里还是会想起,经文是邱兴化教他的,这件事,在朱立的脑海里,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有护理人员发现朱立平时偶尔也会念这经文,但是大家都听不懂,权当朱立在自言自语。”

“还有其他线索吗?”我问。

沈承回答:“有。记得前几天我跟你说那名犯罪嫌疑人有自己洗衣服的习惯吗?我发现,她也有两个习惯,一个就是自己洗衣服,而且是每天洗,另外一个习惯,就是自己去晾衣服,而且,晾衣服的时间一直是固定的,时间也基本是固定,而且每次,都会晾很久。”

我微微一愣,马上,我问了句:“天台,是不是在在朱立病房的对面?”

沈承:“没错,朱立的病房在一层,天台在三层,天台上的护栏很低,我做了一个试验,站在朱立病房的窗户前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1095章 诱导性自杀(5/5)

刚好能看见天台上的一个位置,这个位置,其他病房看不到,因为被树木遮挡了。”

我的眉头更加紧皱了起来,很多事情都被串联了起来。望远镜,可以用来观看只有朱立病房可以看到的天台位置,而望远镜来自那名犯罪嫌疑人,犯罪嫌疑人每天也会到天台上晾衣服。

当初,杨帆跟我打电话的时候,提到过天台,但是,杨帆却没有调查得像沈承这样细致。我也想过诱导性自杀,但是却被杨帆和我自己否定了。但是,按照最新调查出来的结果,诱导性自杀,恐怕真的有可能。

沈承也提到了诱导性自杀,所谓诱导性自杀,在刑事案件中时有发生。比如热恋中的男女,一方以殉情的理由,劝诱对方自杀,又比如,成年人劝诱自主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自杀,又或者是,精神正常的人,劝诱没有判断能力的精神病人自杀。

但是,沈承却没有想明白,通过一个望远镜,隔着这么远的距离,犯罪嫌疑人是怎么对朱立进行诱导的。要知道,一般的诱导性自杀,都是以语言教唆为基础的,照顾朱立的时候,时常有两个护理一起,犯罪嫌疑人和朱立独处的时间很少。

(本章完)

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
页面篇幅有限,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,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,内容不精彩算我输!
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

点击中间区域
呼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