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徐女士,以上只是我的猜测,如果我猜错了,请你不要见怪。”虽然这么说,但我很肯定,徐凤的确在说谎。
终于,在我咄咄逼人的语气下,徐凤受不了了。
她哭着点头,说出了实情。她说邱兴化以前的性格的确很好,但自从邱兴化出了一趟远门之后,邱兴化的情绪就变得很不稳定了,发脾气的时候,经常打骂她,甚至几次吵架,邱兴化都拿起了菜刀。邱兴化本来会替人修修柴油机、刻刻字,赚点钱维持生计,但从半年前开始,就都是徐凤下农田干活了,至于邱兴化,那段时间整天早出晚归,问他去干嘛了,邱兴化也不说。
徐凤忍受不了邱兴化的打骂,装起了病来,徐凤发现,自从她不下床之后,邱兴化的脾气好了很多,所以她索性就一直装病。案发的那天晚上,邱兴化一直没有回家里,徐凤巴不得邱兴化死在外面,所以没有出去找,只是她没想到,邱兴化竟然跑去杀人了。
事情发生之后,邱兴化没被抓住,徐凤怕事情败露惹恼了邱兴化,所以对警方也没敢说出实情,直到两个孩子回家,她才没那么害怕。
徐凤说这些的时候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,语气里满是怨恨。杨帆听的是目瞪口呆,他没想到徐凤和邱兴化之间还有这一场闹剧。杨帆回过神来:“李教授,这些和邱兴化作案,有什么关系?”
“你不觉得邱兴化性情大变有问题吗?”我反问:“邱兴化出远门的那段时间,很有问题。”
一个人不会平白无故性情大变,除非是受了外界的刺激。
我问徐凤邱兴化出远门的具体时间和目的地,徐凤说是在六个月前,具体日期记不清了,邱兴化也没说他去哪,收拾了行李匆匆忙忙就出门了。那一去,就是整整半个月。
就在此时,杨帆的办公室被敲开了,进来的是鉴定科的人。邱兴化家中内脏残留的进一步鉴定结果已经出来了。鉴定科的人告诉我们,他们从那些内脏上,还原出了邱兴化的血迹……
鉴定报告在手里一翻,我和杨帆立刻明白了鉴定科人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。通过化学手段,鉴定科将那些内脏上的血迹还原了部分。通过DNA鉴定和血迹分析,这些内脏上不仅有死者自己的血液,也有邱兴化的,而且邱兴化的血迹残留非常多。
“邱兴化受伤了?”我问杨帆。
杨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帆摇头:“两次的追捕,邱兴化都没有受伤,兴许,他是自己摔伤了?”杨帆作了推测。
我想了想,说:“不,这血应该是邱兴化故意洒上去的。”邱兴化能够杀了十名受害者,再两次逃脱警方的强力追捕,身手肯定还不错,否则他对这座山的地形再熟悉也没有用。这种经常在山上奔波的人,就算偶尔受伤,血液也不至于洒到他携带的内脏上。
据杨帆说,邱兴化是用铁瓦殿内的一个密装麻袋装的内脏,现在想来,杨帆之所以能在山上搜到部分内脏,不是因为邱兴化想要杀人散尸,也不是他不小心掉落的,而是邱兴化故意留下,干扰警方搜索的路线的。
邱兴化实在太狡猾了,正是因为如此,警方才一直没能把邱兴化追捕归案。
“李教授,你的意思是邱兴化自己割破手指或哪个部位,然后把鲜血洒在内脏上?”杨帆不解,他皱着眉头仔细思考着,终于,他有点想通了:“难道,这也是跟邱兴化的仪式有关系?”
我点点头,按照目前的情况,我的确是这样推测的。我对铁瓦殿那堵墙上的名字,印象深刻。邱兴化把名字刻在墙上,很显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然,这场仪式的目的,是让他自己获得某种好处。而邱兴化把自己的血液洒在那些内脏上,很可能是认为自己的血液有某种作用。
杨帆本来推测是邱兴化自认为经过未完成的仪式之后,他的血液混合受害者的内脏具有治病的功效,所以才偷偷拿回家让家人煮了吃。民间所谓能治百病的偏方中,的确有人血混合某种东西服用的方法,原本这样猜也有一定合理性,但杨帆马上自己否认了自己刚刚的推测。
“邱兴化那样打骂他的妻子,如果说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治徐凤,我死都不相信!”杨帆说道。这个时候,杨帆的办公室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。邱兴化一家被杨帆转移到了警局临时的休息室里,由于询问现场不能有太多人,所以许伊和沈诺此刻也都在警员办公室里。
“杨队长,话不要说的那么绝对,难道你忘了,邱兴化是一个情绪多变的人吗?”我的话,让杨帆愣住了。邱兴化的脾气本来很好,六个月前出了远门,回来之后就变了,直到徐凤装病在床才又有所好转,谁都不知道他会不会为了妻子做出极端的事情。
相对于这个,我更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想知道邱兴化为什么会情绪大变。熊万成为什么会死在这起案子中,还不得而知,如果想要从这件案子中获得红衣女案的更多线索,那么这起案子的每一个疑点都要搞清楚。
我和杨帆出办公室的时候,已经是中午了,邱兴化一家食人内脏的突发状况,让我们也都没了胃口。大家都没有时间出去吃饭,走进警员办公室的时候,大家都在一边整理手头上的东西,一边吃着面。
沈诺和许伊捂着口鼻坐在一边,看的出来,她们也在为今天上午的事情反胃。
这个时候,从外面回来的警员终于带来了关于案件进展的线索。线索有两个,一个是有目击证人称,看到疑似邱兴化的人徒步出了S县,杨帆马上进行了新的部署,他派了一队人,往目击证人指明的方向追。
邱兴化现在是在逃嫌疑犯,所以他肯定不会傻到去乘坐交通工具。
另一条线索,则是来自S县民众的举报。举报者称,他在本省某电台群众发言的环节中,听到了一个人的发言。那个人声称,邱兴化在作案前曾去找过他。电台广播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收音机。
(本章完)